14
2017-07马化腾所说的生态,正在重新定义互联网+社群新未来
在马化腾看来,“未来,我们的新生态将生长出许多的垂直细分生态,每个合作伙伴之间可以开放分享、自由连接。”而支持合作伙伴发展的生态基础设施正在迭代。“云、LBS(地理位置服务)、移动支付、大数据和安全能力成为了新型基础设施。Uber、Airbnb、Wework和滴滴出行等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独角兽公司,依靠分享经济快速成长。而在“互联网+”和“新技术+”的推动下,生态空间将大规模扩容。
当互联网+社群被众人追捧时…..
时至今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经济与生活的各个领域,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一产品、渠道、营销、供应链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由这些价值活动所构成的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以及由价值链形成的生态圈与生态圈之间的系统竞争。
时下的国民经济是供给端产能过剩,供过于求,需求端消费升级,刺激乏力。在此背景下单个企业已经很难完全满足用户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这必然倒逼企业以战略联盟的方式出现。
要想真正实现供给侧改革,只能让供给端和需求端直接对话,这样才能精准的实现按需定制。按需定制离不开大数据,也离不开社群。互联网企业在“+”上社群后,建立了一种新的供需模式,将产品与特定客户进行精准连接,提高了供需两端的效率。“社群+”模式给商家指出了一种定位客户的“捷径”,实现供给量和需求量两端的增加,为传统企业完成互联网转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可是,当大家都看明白社群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价值后,都开始构建粉丝群时,你怎么办?技术层面的策略、方法、技术都可以模仿。当华为也开始像小米一样,也找100位KOL,也与粉丝做朋友搞活动,也开始鼓动粉丝口碑传播,假如你是雷军,你如何应对?
总的来说,产品,服务,社群,平台,生态是逐步递进的。未来前行的方向一定是在社群的基础中搭平台、建生态。
互联网+时代,从“价值”到“价值观”的转变
在《从0到1》里 彼得•蒂尔告诫人们商业世界的每一刻都不会重演。下一个比尔• 盖茨不会再开发操作系统,下一个拉里• 佩奇不会再研发搜索引擎,下一个马克• 扎克伯格也不会去创建社交网络。如果你照搬这些人的做法,你就不是在向他们学习。成功的人士总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价值,他们遵循的是基本原则而非秘籍。
当商业的重心由物转向人以后,仅仅是产品、服务层面的升级已经远远不够用了,产品层面的较量只能分出高低,分不出胜负。因为人与物只可能产生弱连接,弱关系,产品只是人们用来表达自我的道具。
只有人和人才可能产生强连接,建立强关系,产生信任。产生信任后,围绕一群人的衣食住行提供基于某种价值标签的生活方式的解决方案。到此就可以明白为什么社群变现那么难?因为社群本身就不是用来变现的,而是用来强化这群人关系的载体,基于社群建立的商业版图才是展示商业价值的舞台。所以,我们会看到互联网时代的产品体验越来越简单,但背后的商业模式却越来越复杂。
社群的商业价值取决于其所在领域的产业格局与营运模式,社群如何在更大格局的领域当中,通过多个社群之间的交互跨界演化出动态平衡的商业生态,是所有社群实现商业价值的未来所向。所以,社群+生态的根本价值,是满足社群中不同用户在不同层次的价值诉求,满足永不停歇的人性追逐。
互联网+新生态该如何发展?
任正非先生在亲自解读华为战略时,认为现代企业竞争已不是单个企业与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条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企业的供应链就是一条生态链,客户、合作者、供应商和制造商命运在一条船上。只有加强合作,关注客户、合作者的利益,追求多赢,企业才能活得长久。
现在有一些制造业的领军企业,面对门口的野蛮人感到很头痛。比如,有些硬件生产企业,原来认为只要通过规模化不断的降低成本就可以建立护城河,但是乐视突然闯进来后,用“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生态模式,海陆空三军同时发起总攻、四面包抄,你怎么办,你单靠硬件赢利,人家硬件就不准备赚钱,靠内容来补贴,靠平台来赢利。那你怎么玩?典型的不战而胜,根本不用战,胜负已定。到那时你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好一点,沦为代工厂,搞不好直接被淘汰。
三年前,程维创办滴滴打车,三年后更名为滴滴出行,但在业务层面的排兵布阵绝不是更名那么简单,而是完成了商业模式的系统升级,滴滴进化成为乘客提供从顺风车、快车、专车等出行服务的系统解决方案的运营商,在品牌定位及其服务模块上进行了一次大变动。
有一些传统企业反应比较快一看形势不对,立马与其他企业通过相互持股、股权交易完成物流、内容等资源能力的互补协同这意味着,当这个股权结构变成共享平台的时候,因为股权互换,在整个资源层面形成相对稳定的共生互生关系。换句话说,通过资源互换,形成能力互补,最终形成利益共享的生态圈。
到此,我们就很好理解特斯拉为什么要免费开放充电技术的全部专利?因为他意识到未来的竞争不是他与其他企业的竞争,而是电动汽车整个生态与传统汽车的竞争。只有更多企业参与到电动汽车的开发中,整个生态才有可能起来。
我们已经看到太多的强强联手,阿里入股苏宁,腾讯入股京东,小米牵手美的。即使如华为般强大,也与海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孤木难成林,企业只有赋予开放分享的基因,生态与社群才可能长成一片森林,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预测,未来国内外互联网行业也必将会面临更激烈的生态竞争,遭遇新一轮的洗牌。
- 上一篇: 网络时代的营销
- 下一篇:淘宝造物节:得年轻人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