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2021-03当新媒体遇上社工服务,如何提升宣传效果?
这几年,新媒体快速发展,微博、公众号、抖音、视频号各种新媒体工具纷纷应运而生。
政府部门用视频号来宣传公众服务、扶贫干部用直播来带货、普通大众也纷纷用抖音来彰显个性、吸引关注,新媒体为什么能火?主要原因就在于新媒体时代,给了很多人自我发展的机会。
从宏观层面,国家政策倡导的“让人人共享出彩机会”,到中观层面,各大网络平台的赋能“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再到微观层面,个体崛起的新兴代表李佳琦。
个体的自我表达,促进个体释放更多潜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社会工作这个“既要做的实,也要说的好”同时又急迫“被更多人关注”的行业自然也少不了借助新媒体的助力,而我们机构也是具备极强的敏锐性,早早地开始了新媒体运营的尝试,并且将其作为当下机构一项重心工作。
当然,新事物的尝试探索总会碰见不少问题,比如刚刚摸索会技术,可能就错过了这一新媒体工具的红利期,别人已经玩转了,不感兴趣了;比如花了很大的功夫,粉丝却还是那么少,起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现阶段,机构将重点放在了视频号的运用和直播探索上,那么结合之前自己参与及观看直播的经历,以一名“参与者”和“观察者”的角色,对于接下来机构新媒体运营工作优化提升,更好的助力社会工作服务,总结出“5个要”:
1.功课要到位任何新事物的尝试我们必须在前期去做大量的功课,了解它的传播特点,受众人群、吸粉方式、技术要求,这样才不至于我们“一头懵”,稀里糊涂的就开始了。就像上次培训直播时,进入直播间的一位热心小粉丝观看直播间隙跟我沟通镜头配置、收音设备等问题。做好基本功课,学习别人好的经验,能为我们更顺利地推进这项工作提供很多参考和助力。
2.方向要明确做好了前期的了解工作,那么我们就得定“主基调”了,也就是我们准备做什么了,就像电视台推出一档栏目或综艺一样,它需要清楚它的主方向是什么,计划做多少期,每期大概包含哪些环节/流程,然后结合实际情况、热点主题再做一简单调整。
我们的视频号也需要有这样子的思考,准备推出几个类型的内容,比如:
(1)活动直播类:主要是结合各项目组需求及活动计划来开展,以线上直播的方式来进行;
(2)服务宣传类:主要是普及社工是做什么的,呈现某个领域某个项目的服务内容;
(3)微课培训类:结合社工实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选定系列主题以微视频的方式来进行答疑解惑,更侧重于“实务答疑”
(4)节日祝福类:结合一些节日主题(元旦、中秋、国庆)及与社工服务群体相关的节日(反家暴日、志愿者日、儿童节、助残日等)送出祝福,进行社会倡导等。
(5)机构文化类:主要是展现机构文化、团队风采等内容。
这只是我个人想出的一些版块,结合机构实际、团队人员工作分配可能不能全部覆盖,可以选取其中个别版块,但重点就在于让我们方向更明晰,准备做什么,每一板块做什么有大致的思路,并有计划地去推进。
3.团队要协作一件事想要做的好,需要匹配一个团队,一个团队想要发挥团队最大效果,需要进行良好的协作,要明白“不是一个人的事儿,而是每个人都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根据个人特长进行合适的职责分工。
同时在具体的每次活动直播中,我们需要参照我们社工开一场活动的“套路”,按照活动前期+活动中期(执行)+活动后期这样一个阶段来有序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比如:
(1)活动前期:制定活动计划+进行活动预热宣传+做好人员分工+预料到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如何解决。活动内容上尽可能做到有趣和有料相结合。
(2)活动中期:按照计划推进活动中各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是视频号直播需要一定的互动,所以活动中互动很重要,另一方面要将重要信息强化(例如加关注、系列活动安排、评论留言等等);此外,还要结合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和应对,镜头的及时切换、突发情况处理。
每个人既要按照原有分工去推进各自工作,又要有灵敏发现问题并协调解决的意识和能力。
(3)活动后期:团队的复盘会议不能少,每个人都是此次直播中的一员,要及时总结回顾,肯定优点,发现问题,继续改进。 4.数据要分析数据分析不仅能帮助运营者持续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基于分析结果不断优化选题和标题,还能分析来自不同的渠道的用户占比、取关人数的相对峰值……
以公众号来说,通过后台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分析图文阅读量增长变化趋势,了解粉丝内容喜好,从而优化图文内容、选题、标题及推送时间。
视频号由于本人了解的有限,不知道能否实现这样的功能,但可以做到的简单操作是:及时跟进视频号当前的粉丝数(关注量)、记录查阅浏览较多的视频内容类型、某次直播在线观看数量等基本数据,发现在某一环节做得还不够那么就要思考如何吸引更多关注,如何带动更多人进入直播间等等,必要时不妨借鉴一些平台“吸粉”的做法,发现哪些内容、哪种互动方式能有效增加“粉丝”,能让受众点赞,反之亦然。
5.敏感要注意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我们需要秉持一定的伦理原则,特别是对于特殊群体服务对象,更是需要做好保密处理,按照专业伦理要求,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权,对涉及服务对象隐私的内容或影像资料,征得其同意后方可发布,必要时进行化名、打码等处理,规避专业伦理风险。
世界变得美好,往往不是一个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付出一点点。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我们需要做好准备拥抱它,承接新媒体的赋能,借助新媒体传播,促进自我发声,让更多人了解当中情况,并促使更多人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