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21-05

小众破圈,进入主流“菜单”

网站管理员

“破圈”这个词,开始在营销方案中高频出现。

这些用词的指向,大多是希望传播更广,这是所有人的愿望,其实不算破圈。

在时间维度上看品牌生长过程,真正重要的破圈只有一次——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时刻。

这是品牌成长历史上的核心战役。所有品牌都将面临这关键一战,成功则上牌桌,成为大众主流。如果失败,或许还可以再来一次,也或许就被淘汰了。

最近几年的破圈战役中,成功的能看到快手、拼多多,从下沉市场爆发而出,似乎一夜之间侵占了大众媒体的眼球。能看到李宁从濒临倒闭到焕然一新,本质上李宁已经是新品牌。

失败的也很多,比如盛极一时的美特斯邦威,曾经很努力但失败了。比如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新消费品牌,走在前面的已经遇到天花板,下一步就是生死战,要么破圈成为大众品牌,要么逐渐被遗忘淘汰。

今天我们谈谈破圈的营销逻辑,破的是什么圈,达成什么营销目的,怎样才算破圈成功?

以下,enjoy:

策略,品牌心智破圈

首先聊破什么圈?不仅是知名度与人群的破圈,核心是品牌认知与消费者心智。

破圈是塑造品牌新角色,或者是角色的升级。

比如现在有那么多新消费品牌,有美妆,有零食快消等等,但女性朋友要买好点的护肤化妆品时,仍然会选择欧莱雅或宝洁集团的高端系列,而不是新消费的新品牌,是我们不知道这些新品牌吗?是他们知名度不够吗?或许都不是。

新消费品牌的认知是新的,潮流的,同时意味着不那么可靠与正统的。而欧莱雅的认知则相反,虽然是老牌,但意味着高端与品质。这也是奢侈品为什么会成为奢侈品的原因。

所有新品牌都面临心智破圈,如果仅仅是知名度的问题,花钱就能解决,但消费心智破圈,不止花钱。

这要回到品牌角色塑造的问题上,本质是从新品牌的认知,过度到主流品牌的角色认知。

新品牌的从0-1是破壁,用产品创新,与过去完全差异化的产品,迅速吸引年轻的尝鲜人群,成为尝鲜品牌。但这之后要做的,就是破掉尝鲜品牌,成为大众主流。

在营销策略中,从两方面看,内容策略与传播策略的转变,促使品牌破圈。

首先在内容策略上,更加包容或者说个性更为收敛,成为主流的必要条件就是更加兼容。

新锐的部分视情况保留,但同时要更加偏向主流内容,营造某种可靠的大品牌气质。这虽然不会很酷,但能建立品牌更可靠的形象。在心智上破圈。

然后是传播策略,如果内容策略方向是更保守,那传播上需要更为激进。

短时间、快速、爆炸式的传播,让这个小众品牌或产品像一颗炸弹引爆舆论场,成为社交谈资,让品牌被谈论。将新的心智在人群与舆论上破圈。

当然,实施这个策略的前提是,已经是比较成功比较稳定的小众品牌,口碑反馈比较正面,且用户增长到达某个平台期。那么接下来,就到了需要向大众主流破圈的时刻。

接下来我们谈谈案例,关于破圈,关于进入主流。

一加:从小众到主流

一加手机,一直是我很喜欢的品牌,小众且带着理性的优雅。几年前在欧美就是比较受宠的小众高端品牌,经常出现排队抢购的盛况。

最近,OnePlus 9系列手机发布,这一代产品与哈苏合作,主打影像能力。做了大量且密集的品牌传播,官宣周迅与胡歌双代言,同时跨界郭帆、周笔畅等明星合作。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一加在国内首次启用大量明星代言与合作。

在我看来,这一代产品另外肩负的重要使命,是让一加这个品牌走出小众定位,进入主流视野。

定位仍然是高端旗舰,但要从小而美的高端,升级为主流的高端手机品牌。

我们谈谈:

以代言为方法

首先在内容层面,以前的一加,以“不将就”的工匠精神自我要求,只展示给懂它的人,是非常极致的小众高端系列,以产品力立身。

大概从OnePlus 8系列开始做一些战略营销,这一代完全放开,完全大众化,以明星代言与跨界的方式,进入主流视野。

一加创始人刘作虎在发布会上说:一加手机将不止于小而美。

代言的营销方法比较传统,但对于一加的破圈来说,代言是合适的。大众主流的明星,是连接小众品牌与大众人群的最佳桥梁。

但对于一加品牌的问题是,代言不能拉低品牌调性,一加仍然固守高端定位,仍然不将就。所以在选择明星上就需要比较谨慎。

周迅与胡歌,两位都不是流量明星,但在塑造品牌的高端与主流上非常合适。周迅作为活跃影坛30年的“三金影后”,至今仍然清爽真我。而胡歌作为极富才华与实力的男演员,本人也是摄影发烧友。

在人与品牌的契合点上不做过多陈述,重要的是以代言为方法,选择正确恰当的明星,让一加这个品牌气质,从小众高端,奔向主流高端。

塑造大牌气质

前面我们说,破圈最重要的是心智破圈。在大众与舆论认知上,从“这是小众”到“这是主流”的心智转变。

用户心智转变的前提,是品牌气质的转变。

一加手机选择周迅与胡歌代言,不止是流量借势,更重要的是塑造一加的“大牌气质”。

大牌气质就是,得让消费者觉得这是个长远发展的大品牌,更加可靠值得信任的。与之对立的则是小众品牌,创意品牌,网红品牌等等。

之前我有讲过“以内容为标准”,这次既然找来两位优秀的演员代言,自然不能放过演戏的机会。携手郭帆导演,让周迅主演微电影《离开月球的人》,同时周笔畅演唱了主题曲《离开月球》。胡歌拍摄超广角故事《9 90 900》,另外两位代言人还推出各种平面与短片TVC等等。

内容非常丰富,但是所有内容都守住了一加不将就的高端品质内核,没有叫卖或魔性内容。

内容准备好,剩下的就是传播,去触达目标受众。在传播上以微博为主要阵地,进入大众舆论,让品牌被谈论。同时在微信、抖音、B站、机场户外等多触点媒介进行内容曝光。

从线上官宣代言人,到发布会正式发布产品,再到一系列的品牌内容上线,在微博形成话题热搜,让OnePlus 9系列成为被谈论的产品,一加成为被谈论的品牌。

塑造一加品牌的“大牌气质”,促使消费者的心智转变。

进入主流“菜单”

现在消费者购物,有几种不同的选择。

有尝鲜菜单,一些客单价不高的新奇特品牌,不管好不好买来试一试。

有粉丝菜单,网红品牌或者小众品牌,就是这个品牌的忠实拥趸,不管别人的态度,我就要买它。

第三种是主流菜单,大品牌,别人都买,买这款总归是没有错的。

一加手机之前大概在粉丝菜单与尝鲜菜单,有一批忠实粉丝,只认准一加产品。还有一批尝试性消费者,抱着尝鲜的态度试一试。一加品牌要破圈,重要的是进入主流菜单。

主流菜单的意思是,即便对手机品牌研究并不深入,不是某品牌的粉丝,当你只想买一部好看好用的高端手机时,首先也能想到一加,能选择一加,至少成为几个高端选项之一,就证明成功进入主流菜单。

整体看下来,OnePlus 9系列这一次上市营销,在产品与内容上保持理性的优雅,在传播上则具有充分的进攻性。

在营销策略上是值得借鉴的,也希望能获得好的效果,成为高端手机的主流选择。

总结一下

我们试图从品牌生长的时间维度,大众的心智边界层面,从更大尺度上看清品牌的重要节点,看清破圈的本质。

首先是时间维度,破圈是关键战役。所有新品牌与小众品牌,要成为大众主流品牌,都将面临关键的破圈战役,成则上牌桌,败则被淘汰。在当下的商业环境中,小而美在绝大部分行业都是悖论,市场不允许小而美的品牌。

然后是破什么圈,核心是心智。大多数从业者理解的破圈,是消费者的破圈,曝光给更多人,吸引更多消费者。我从另一个维度理解破圈——心智破圈。

有时候并不是因为知名度不够,消费者认知错位。大家认为这是个网红品牌,那就在消费网红品牌,标榜网红品牌时购买,更多时候是尝鲜菜单。但尝鲜者一定是小众,而非大众。

更多的大众并不是哪个品牌的粉丝,而是社会共识认为这个品牌是主流,跟随主流消费总归没有错。

心智破圈的策略,分成内容与传播两部分。

在内容上塑造“大牌气质”。大品牌该有的形象需要后,不能再像激进的朋克亚文化,大品牌要有大品牌的气质,应该给大众传递更加可靠稳定的气质。

但在传播上,要非常激进。最基础的广告饱和覆盖,最大体量的媒介预算,最密集的广告轰炸。同时配合公关舆论的引导,让品牌被谈论,一战定调。

破圈的本质是改变消费心智,成为主流选择。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