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2021-06谁,在慢慢杀死房地产营销和策划?
今天这个稿子,不是纯粹写给买房人的。
当然,也可以从文章里面,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现在的房地产营销,已经基本上失去了策略。
有不少地产营销总和我说,现在这活干得憋屈。我听得虎躯一震。
营销费用越来越少,营销指标越来越高,一些营销策略和打法基本不管用,留给自己证明能力的时间越来越短。
换句话说,就是从拿地到团队组建、售楼处开放到首次开盘,这个时间越来越紧迫。
老板的要求越来越严苛,那么为了保住职位,完成指标,拿到自己期待的薪水和佣金。地产营销总的打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以前开发商喜欢在报纸上打广告,电视和电台也少不了,后来就是专业的地产网站。现在打广告的途径少了很多,除了微信自媒体,其他就没啥了。这导致企划公司的文案和画面都不知道该放哪个载体了。以前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是米还在,锅没了。
个人感觉,在近一两年,会让企划公司发生根本性的颠覆和变化。
现在的常规打法,就是快。这个快,是指工程和营销节奏的疯狂提速。
没办法啊,处处要花钱。开发商拿地要有自有资金进场,然后找银行抵押做开发贷,耽误一天开盘,都是利息。现在限价,利润本来就压得很薄,只有拼命压成本和拼命赶工期,然后抓紧卖,才能有点微博的利润。
那么怎么才能卖得快?
一是传统的营销推广思路在老板的重压下失灵。
项目亮相,活动起势,媒体造势,客户导入,前期蓄客,验资锁客,取证认筹,最后开盘。以往可能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现在压缩到可能只有极致的一个月。
换句话说,传统营销策略就是扯淡。
二是无孔不入的中介分销绑架了开发商。
既然以上策略纯粹扯淡了,那么就要有最有效的动作。
这个动作就是启动中介分销,让整个城市的中介公司都为你导客。
现在的新房多,佣金高,因此中介们也喜欢这种短平快的赚钱方式,开始不务正业拼命做新房业务。
营销总一看,首次开盘需要完成10个亿的签约,那么要卖12亿,单套400万,要卖300套房才能完成指标。300套房,算算短期内要来2000组客户。一个月内到访2000组客户,除了中介,没有其他任何渠道能完成。
当然,以前有开发商自建渠道团队,拿着单套千六到千八的佣金,但管理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效果么可想而知。最主要的,这笔钱没有出处,算营销费?老板不认咋办。
因此近年来中介分销成为绝大多数开发商的救命法宝,除此无他。
也正因如此,所以贝壳的市值,竟然远超恒大、碧桂园和万科。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开盘卖房只需要中介和分销,那么开发商营销和策划还有什么用?什么企划公司、媒体,还有什么用?
目前这个危害已经渐渐凸显,营销费已经远远包不住动辄两三个百分点的分销佣金。
开发商营销策划,没钱花了。
什么品牌,什么形象,在捉襟见肘的营销费率面前,全成了扯淡。
本应该做二手交易的中介干起了分销,附身吸血,让房地产这个本体及其他都在萎缩,慢慢凋亡。但问题是,为了让原本是自然到访的客户变成中介客户,中介不得不对客户承诺大幅度的返佣。还有的,案场内客外导,这样可以拿到更高的佣金。
曾经的屠龙少年,慢慢变成了恶龙。
开发商很显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没办法,饮鸩止渴。你不用中介,隔壁竞品在用,中介们纷纷把客户导到竞品成交,势必会分流你的客户。你指标完不成,很可能下周就失业。为了保命,不得不用分销,甚至阶段性抢客,把佣金上调。
既然用了中介,那么不好意思,别的费用都得下调甚至直接干掉。这就让房地产的营销和策划慢慢失去了应有作用,只需要走流程对接,其余技能慢慢就不需要了。
这个原本看上去高大上的职业,居然开始沦为了操作工。营销总头衔说起来好听,但含金量越来越低。问题是,这个帽子一旦戴起来,就很难摘下去。你永远忘不了自己是营销总,却从来不肯看一看自己的能力和思维是否匹配当下。用一首诗来表达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含金量低,就意味着可替代性强。指标完不成,被换就正常。我所亲见的,很多项目没开盘,营销负责人就开始走马灯的换。
我再举个地产营销人能力和判断力下降的例子。
今天我去苏州中心,人来人往,很是热闹。看到有房企在中庭做巡展。这个费用不低啊。但各大商超的黄金位置,基本上被房企包圆。几乎成了标配。
但问题是,这些单月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外展点,一个月成交几套?你搭上了人员、展点和制作费用,这个费效比算算到底怎么样?
即便如此,还是挤破了头要来做巡展。
但开发商们对于线上获客,却始终保持着质疑的态度。同样的是花钱、投放,获电话号码。但要求却更高,恨不得获取到的客户留电个个都精准有效。
有开发商跟我说,为什么线上获得的电话号码,那么水?我想说,你们在巡展点获得的1000个号码,最终开盘成交有几个?
你们已经习惯了中介带客到售楼处给你,怎么可能愿意一个个电话打过去邀约到访?这些活有人帮你干了,你只需要躺赢就是。
和策划一样,销售也被中介分销的喂饼式带客,慢慢养成了浑身的富贵病。
甚至对媒体的要求,也简单粗暴地变成了两件事:来访和成交。你这么粗暴对人,那么回报你的,也只有简单和粗暴。世间万物,皆是因果。
今天这篇稿子只是讲现象,不针对哪家开发商或者中介。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时代能造就英雄,但同时生产出更多的,可能是狗熊。
我们正在被这个时代慢慢杀死。
我们最后来简单分析下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
日益难抢的地块+限价销售→开发商的利润越来越薄→倒逼工程节点提前和营销加速→营销指标变态→中介和分销包治百病 →压缩了所有营销费用→销售躺着接客+策划无事可做
假如,哪天中介不做新房导客(不排除这个可能),那么开发商的营销策划,极度依赖中介分销,会一下子不知所措。
或者,假如开发商失去了营销能力,那就等于是对一家独大的分销巨头缴械投降,佣金点数随意上调,谁有话语权,谁就能做主。
以上两种可能,相信是热爱这个行业的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我了解到,已经有不少房企,从集团层面要求开始断绝或者尽量减少使用中介分销。这个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指标压在那里,从地方到集团,都必须要做出一个抉择。
嘴上说不要,但身体很诚实。
你真的能做到吗?
改天单开两篇,一篇写中介分销的利与弊,一篇写开发商是怎么赚钱的。
- 上一篇:对不起,青年不需要营销策划案中的致敬
- 下一篇:营销策划人必须懂得的“独孤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