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2021-07广告营销如何摆脱低俗?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营销手法层出不穷,比如蹭热点、玩梗......
而自从“玩梗鬼才”杜蕾斯在微博走红,近几年来,不少行业和品牌都开始尝试玩“两性梗”,餐饮、食品界也不例外。
低俗不是风格
就拿椰树集团来说,今年3月份,椰树集团发布了一则招聘广告,海报上写有“入学有车、有房、有高薪、肯定有美女帅哥追。”等宣传语,而其中最突出的是一女子身体扭成“S”形、手持椰树牌椰汁的照片。
广告一出,就遭到了不少网友的吐槽,很快,椰树集团就因发布涉嫌违法广告被查。
事实上,椰树集团已经不是第一次发布这种不正当的广告了。比如,那句“从小喝到大”的广告语,就一直饱受诟病。
但即便有过不少教训,椰树集团依然屡教不改,总把低俗广告当作“宣传风格”,令人匪夷所思。
不止是椰树集团,饮料品牌茶颜悦色也曾因物化女性而登上热搜榜。
原来,茶颜悦色长沙话主题贵胄杯上印有“捡篓子”这句长沙俚语,而这三个字在长沙方言中,多用于购物时占得便宜,如此形容人着实不妥。
事实上,这并不是茶颜悦色第一次犯下类似的错误。此前,茶颜悦色出品的“官人我要”“皇家马子”也曾引发热议。
在其包装袋上还有“顺求女汉子一枚”“宽衣解带杯里来”“沐浴3-5分钟”“快享用吧”“软禁于冰箱”等字语,其中内涵不言而喻。
光靠博眼球走不长远
近年来,因恶俗广告而被处罚的餐饮食品品牌不在少数,这么多前车之鉴,为何还总有品牌执着于这一手段呢?
究其根本,还是品牌太过追求于“眼球效应”!有些企业认为,只要我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那我就成功了一大半。
毕竟,打擦边球的恶俗广告,可以在短时间里引爆舆论,煽动起受众的极端情绪,虽然不是什么好事,但却能提升品牌记忆度。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有些品牌便不走寻常路,在广告的灰色地带“狂飙”。
再说,“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事后只要放得下架子诚恳道歉或者耐得住性子装死,风波总会过去。至于后果,反正都全社会一起承担,怕什么。
然而,搞噱头或许是一种低成本、低门槛、易操作的走红方式,但不知尺度、没有底线,损坏了品牌形象不说,还有可能要为此承担法律责任。
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出现“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等情形;民法典在多个条文中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其实通过创意吸引眼球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触碰到道德与法律的底线,便叫人无法接受了。
低俗广告或可在短时间内带来流量、销量,但却以透支企业形象为代价,长远看无疑是难以承受的负担。遍览任何地方的商业史,没有一个企业靠博出位、博眼球而基业长青。没有扎扎实实的产品和服务,不可能实现良性发展。
尤其是餐饮、食品品牌,只一味地靠博眼球来发展,最终总会作茧自缚,走不长远。
说到底,品牌在进行广告营销时,不能只停留在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这一个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广告传递企业文化、输出品牌价值。
真正优质的广告和创意,不是简单介绍产品和服务,更不是靠低俗来换取“一锤子买卖”,而是通过广告把企业的理念、价值、文化准确传递出去,换来消费者的长久认同和青睐。
总之,品牌并非是靠一次活动、一次创意就能起飞,它更应该被理解为一种持久的、贯穿在经营管理方方面面的思维和能力。
相比起营销的玩法,餐饮、食品企业更应该拥有的是“营销的思维”和“做营销的习惯”,时时刻刻地围绕品牌定位、用户需求、存在问题去想问题,只有这样,你的品牌才容易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