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1-07策划人,得想清楚这些点
熟悉的事熟悉的场景没有吸引力,打破认知才是吸引点。
一般做新媒体内容,大致有4种:
1)针对熟悉的事物讲熟悉的东西
2)针对熟悉的事物讲陌生的东西
3)针对陌生的事物讲熟悉的东西
4)针对陌生的事物讲陌生的东西
很显然,第一种 “熟悉的事物讲熟悉的东西” 太过贫乏,激不起什么兴趣;第四种 “陌生的事物讲陌生的东西” 只会带来生疏感,让人避而远之。
第三种和第二种是比较受欢迎的,都是在打破人的固有认知,带来一些新的认知和惊喜,能引发用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当然,我个人更喜欢第二种,从熟悉的事物出发,带来更丰满、新颖的内容。
因为喜欢=熟悉+意外。
做新媒体运营,一定得培养 “逆向思维”,也就是打破一些常态,提出反向的观点,制造冲突。
一个出乎意料,内容又情理之中的选题角度,会颠覆大伙常规认知,从而引发兴趣,借此有效的牵住用户。
而且,这种打破认知的内容,不点开看看你就浑身难受!
所有未知的、新知的、颠覆创新的、提高技能的、涨见识的、留有悬念的......等等,都容易吊起人的兴趣。
内容与用户强关联,与 “我” 高度相关,这才更有机会!
比如很多账号会刻意塑造出一个人物形象,讲与目标人群类似经历的故事,让读者看着看着就觉得 “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结果就是高度卷入。
还有人会明确描述对应人群所在的地域、年龄、方言、性别、职业、社会身份等标签,让用户一眼就知道这条信息与 “我” 相关。
比如《8090后社交指南》。
有槽点,人格更完整。
90后、95后乃至00后大军日益成为各大平台消费主力,越来越多品牌想通过年轻化来获得这个群体的喜爱。
年轻人喜欢什么呢?
未必是大品牌,更重要的是,他们认可的,觉得有个性的品牌策划。
别造完美人设,累,招烦。
调侃自己,娱乐大家嘛。
这样的品牌像朋友,可以交心,可以一起玩,可以一起哭,可以一起吐槽。并非要是完美的,而是像一个真实的人,有优点也有槽点,不再是过去品牌那样每天都树立高高在上的形象。
内容没有一点价值,读起来磕磕绊绊,毫无逻辑性,读者马上就关了,还何谈分享?
然后,你的内容需要有更多刺激分享的点。
就像卖一个产品,我们需要有清晰的卖点,那想要扩散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让读者分享的 “卖点” 是什么呢?
标题要利己,更要利用户。
- 上一篇:没有IP思维的品牌终将被淘汰
- 下一篇:商业地产下半场如何创新运营方式?